首页 放生起源 佛学经文 放生功德 佛教修行 放生指南 佛经故事 放生仪轨 法师开示 放生心得

法师开示

心灵觉醒之路:宽运法师在精进弥陀佛七法会上的早斋开示

来源:http://www.packdg.com 作者:放生文化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19
摘要:然而,由于我们众生烦恼业重,被贪、嗔、痴三毒所障,无法以清净心念佛,因此也就无法亲近佛陀。如果众生忆佛念佛,到了当下一定能见到佛,也不会远离佛,不用方便就能自己开

西方寺八关斋戒暨精进弥陀佛七法会

宽运法师的早斋与禅修

日期: 2010年12月10日 2010年12月10日

尊敬的各位法师、居士

阿弥陀佛 在佛教中,我们常说生活就是修行,所以吃饭睡觉也是修行--在堂上吃饭也是修行;昨天我们也说了,吃饭的时候要吃好,睡觉的时候要睡好--"简简单单、简简单单 "才是修行的关键。

但是,大家都知道,末法时期修行特别难,为什么呢?因为末法时期修行有两大障碍:一是物质太丰富,容易受到诱惑。二是心力不足,修炼总是进进出出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贪、嗔、痴不断滋长,大多数人都陷入了巨大的烦恼和痛苦之中。因此,远离烦恼成了现代人最大的愿望,如何安顿身心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课题。

佛经中说,法期以持戒为坚固,法期以禅定为坚固,法期以念佛为坚固。佛教的净土法门教导我们如何释放烦恼、开启智慧,从而获得身心的自由和解脱。然而,佛经和大师教导的念佛方法有很多,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念佛呢?

其实,念佛的第一步就是 "专心",即 "心忆、口念、耳闻";一句佛号看似简单,但要念好却不容易。虽然我们平时念佛,就像出家人诵经一样,但口中念念有词,念佛时打妄想,感觉离佛很远,一点也不亲切,这样怎么能用功呢?

大势至菩萨念佛功德圆满章》中说:"十方佛慈悲众生,如母忆子,子若逃亡,忆之何用?若子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生生世世,不离不弃。如果众生忆佛念佛,到了当下一定能见到佛,也不会远离佛,不用方便就能自己开悟。"

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,就像有两个人,一个人非常想念另一个人,而另一个人却不把另一个人放在心上。所以,这两个人即使相见,也如同未见;即使相见,也如同未见。如果两个人都彼此思念,思念到终生如此,如影随形,那就不会分开了。

十方诸佛慈悲众生,就像母亲思念自己的孩子一样,如果孩子离家很远,母亲即使日夜思念又有何用?如果孩子也思念母亲,就像母亲思念孩子一样,那么母子生生世世都不会分离。

如果众生一直念佛、忆佛,无论现在还是将来,都一定能见到佛。不仅如此,离成佛也不远了,因为只要溶入佛的名号中,就能开悟,不需要任何其他方法。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身上涂抹香料,经过长时间的修炼,身体自然会散发出香味,这就是所谓的光明香、庄严香。

这就是念佛的真实道理。我们要想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就必须以 "如子忆母,如母忆子 "的方式念佛,这才是念佛念到心不乱的最佳方式,也是亲近佛、亲近佛的最佳方式。

心灵觉醒之路:宽运法师在精进弥陀佛七法会上的早斋开示

在《大般涅槃经》中,佛陀对帝释天主说:"若人于一月中以衣食供养众生,不如一念念佛功德之十六分之一。大王,如果一个人为自己的车马锻造黄金和携带珍宝,用每样一百件来布施,也不如一个人一心向佛迈出一步。陛下,如果一个人乘坐象车一百次,带着国家的各种珍宝,还有女人身上的项链,每样都有一百条,也不如发心向佛一步;如果一个人用四种东西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,也不如发心向佛一步。举足礼佛,就是到佛国去亲近佛陀。

然而,由于我们众生烦恼业重,被贪、嗔、痴三毒所障,无法以清净心念佛,因此也就无法亲近佛陀。佛陀曾告诫他的弟子们说

"如果你充满了贪、嗔、痴,那么即使你离我很近,你也离我很远;反之,如果你远离了贪、嗔、痴,那么即使你离我很远,你也离我很近"。由此可见,贪、嗔、痴确实是阻碍我们修行的根源,所以大师们教导我们要 "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"; 而要远离贪、嗔、痴等种种烦恼,就必须从戒、定、慧入手,所谓 "戒能生定,定能生慧";而我们之所以有贪、嗔、痴,就是因为我们有 "我",有 "我执",无穷的烦恼由此而生。我们之所以有贪、嗔、痴,是因为我们有 "我"、有 "我执",无尽的烦恼由此而生:

过去,有一个小和尚在禅堂里学习打坐。由于年幼幼稚,他坐在蒲团上,眼睛却东张西望,心不在焉。不经意间,老禅师看到了这一幕,便用香棒打了他一下,说:"你看,你在看什么?你在看什么?那东西是你的吗?"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,但寓意深远。让我们认真思考和反省一下:既然什么都不是我们的,我们又有什么可执着的呢?

我们要认清烦恼的根源和本质,好好审视自己的思想和内心。烦恼消除了,心自然就清净了,身心自然就能安住在佛法中,就能成就无上佛道。这就是我们诵经的目的和意义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起源 | 佛学经文 | 放生功德 | 佛教修行 | 放生指南 | 佛经故事 | 放生仪轨 | 法师开示 | 放生心得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文化 放生鱼_放生什么鱼最好_放生鲤鱼功德_放生鲫鱼功德_放生文化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