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放生起源 佛学经文 放生功德 佛教修行 放生指南 佛经故事 放生仪轨 法师开示 放生心得

放生指南

每天随喜放生一元,随缘,欢喜放生(图文)

来源:http://www.packdg.com 作者:放生文化网 发布时间:2023-08-19
摘要:面对这种社会现象,我们在举办放生活动以培养人们慈悲情怀的同时,极力提倡护生,积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,大力提倡素食,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措施了。加上有的水族动物是肉食类
一、内蒙放生哪里好1、竹山刘继元居士,性情中人,率真耿直。未学佛前,生活糜烂,放荡不羁,夜夜笙歌。家产挥霍殆尽。后因父丧,守灵期间,忽尔异香扑鼻,时而清雅,时而脓郁,日日如此。甚则为母病上九华山祈求大悲水,此香亦指引迷津,不至迷路。至此,才省悟,世间除了眼所观,耳所闻外,必有另一无法捉摸理解的情境存在。乃发心断恶去习,潜心学佛。并于淡水某道场短期出家。祝发期间,法门无量,唯对放生,至为欢喜。认为放生法门,不论人众人寡,财多财少,随时随处,尽皆可行,是一单纯又有功德力的殊胜法门。2、还俗后,对放生推广亦不遗余力。后有因缘,亲近上圆下因老法师,蒙师鼓励有加,对放生更是笃信真切。3、继元居士从事汽车买卖,在其车中,常备氧气桶及各类放生器具,常言救命如救火,见有物命,危在旦夕,若不买回放之,稍纵即逝。救一命,是一命,常因放生而致两袋囊空,钱财散尽,但仍了无所憾。4、将放生融合生活中,居士足堪为范,其与同修成婚之日,亦办放生祝囍,吉祥如意。亦曾路见运鸡车欲送往屠宰,心生不忍,乃至整车鸡只买下,载至山谷放生,对放生的用心,其至情至性,实属罕见。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,谈及感应,林林总总,大小不一而论,记忆较深刻者,有下二则:5、几年前,老法师于水里溪边领众放生,初时乌云蔽日,待师父为物命皈依、洒净,顿时空中风起云涌,云开日洒,一道熙光,直射师父身躯,光芒万丈。此景殊胜万般,直觉放生现场,天龙八部,护法在侧,放生功德,不待言喻。6、再者,数年前,某次集众私下放生,约十数人。待众人将物命皈依念佛后,突有一婶,口中念念有词,喃喃自语,状著灵媒附身。众人视之,呆若木鸡,仔细聆听,所言尽是梵语。居士咸认,此婶乃为旧识,乡村仆妇,识字无多,何以能口出哲理,令人难以索解。7、待其苏醒,乃直言:‘适才护法附我身,欲告之,汝等放生,诸佛菩萨尽皆欢喜。'可见放生功德,不仅诸佛欢喜,土地神祇,亦同赞共叹!8、继元居士,近来频遭事业瓶颈,杂事纷扰,故无暇每次参与师父大放。但其言,每观师德相,忆及师带众放生之悲愿,即不致退道迷却。9、放生之要,在发心真诚,眼见时,随意买放,随处远放。一钱非不足,万金非有余,一物非少,众生非多。久而行之,则杀机渐减,生机渐增,这一团和气,在吾等方寸之中,盎然不息。10、中国href=target=_blankclass=inf二、有的人死后放生1、每年的生日,我都有一个成例,那就是放生。
对此,我是这样想的:上苍尚且有好生之德,何况佛陀的慈悲更以利乐一切有情为鹄的,我的生命能延续至今,不仅要感谢上苍的好生之德,更要感谢佛陀的慈悲。因此,每当我年齿增长的纪念日到来,便自然地想起了以放生的方式来报恩。
提起放生,本人对此颇有些感想。原先,我曾随同教内的信众参加过多次放生活动,那确实是培养大众慈悲情怀的一种有益活动。在参与了几次这样的活动之后,我对此也另有一些想法:这样的活动固然是好,但似乎仍然局限在有为的功德中,并且也过于拘泥形式。
首先,放生的时间一般多定在佛诞或观音等菩萨的纪念日,但在此前,信众们早在募集资金购买各种动物。那些原本是经过了人为捕猎伤害了的动物,放在信众的家里蓄养一段时间之后,不但没有恢复元气,而且越发与它们所生存的大自然疏远了。等到将这些生存能力不强的动物放回大自然之后,它们中的存活率究竟能有多少,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质疑了。
其次,江南的寺院大多有放生池,放养在池中的水族虽然享有听闻佛法之便,他们伴随晨钟暮鼓的生活自然也饶多法喜。但放生池毕竟是一块有限的空间,且不同的水族动物的食物选择也不同,它们未必能获得充足的食品来维持其生命的延续。加上有的水族动物是肉食类的,它们一时是无法改变其食物习性的,因而在放生池中又不免会弱肉强食起来了。在杭州净慈寺的放生池中放养了不少的龟类动物,它们往往因缺少食物来源而形体羸瘦不堪、其生命似乎难以延续。假如人们将肉食投入放生池中,又大违护生的情怀;如果不这样做,那么多的乌龟必然会活活饿死在放生池中。又如苏州西园寺中的放生池,其规模比一般寺院的要大得多,在池中还放养了两只三百年的大鼋。就由于有了它俩,池中的其它水族时常遭到捕杀,有一次信众在池中放养了两只鸭子,也给大鼋吞吃了。寺中的一位老师傅对此很生气,他傍晚时坐在池旁的石栏上大骂这两头癞头鼋,话语中充满了对这两个不争气的家伙的叹惋。癞头鼋尽管长期在寺中聆听法音,但由于它们的业力太重,还是无法改变其杀生的习惯,可见定业难转呀!在此,我不禁想起了洞山禅师的一段开示:当时有学人问洞山“蛇吞虾蟆,救则是,不救则是”,洞山禅师当即开示他说:“救则双目不睹,不救则形影不彰。”像这样不触不背、既不违背自然的生态的法则,又严格遵循佛教慈悲精神的开示,非洞山老人,别人实在是难得道出。
由此可见,如果我们果真有那样一种慈悲精神,放生又何苦一定要选择在吉祥的日子呢?又何苦一定要拘泥于那种宗教形式呢?只要我们具有这样一种慈悲情怀,遇上了可以解救的动物,便可随缘施以无畏,不必拘泥于有相的形式,那该多好啊!这样,不但动物获得了及时的救助,而且它们回归大自然的存活几率也要大得多。
然而,走笔至此,本人似意犹未尽。那就是我们在放生的同时,往往会既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地遇见了伤生、杀生的现象。我的生日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,也是各种动物繁衍的季节,可每当我到江边投放水族之时,那些电渔的船只怎是出现在我的眼帘,令我不得不陷入了沉思。在经济建设日益繁荣的今天,生态与人文的破坏正在日益加剧,人类在取得经济建设成果的同时,却又失去了那些极为宝贵的东西,这难道不够发人深思的了么!
在另一方面,“放生”固然重要,但与“放生”相比,“护生”似乎显得尤为重要。在上个世纪,艺术大师丰子恺用他传神的画笔描绘了四部《护生画册》,对当时社会的教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。然而,如今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,人们护生的理念却渐渐地淡薄了,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的省份,那里的人们竞相食用野生动物,乃至造成了去年的“SARS”席卷全球,给各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,并夺走了数百人的生命。面对这种社会现象,我们在举办放生活动以培养人们慈悲情怀的同时,极力提倡护生,积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,大力提倡素食,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措施了。因为,只有这样做,才能从源头上断绝人们的“杀生”:由于大家都不吃荤腥了,那么,那些依靠捕猎为生计的人们便会失业,这样自然生态便会恢复平衡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,则需要更多的人们认同佛教的这一慈悲精神,自然也有待于佛学的日益普及了。在《护生画册》的第一集中,有一幅题为《芦菔生儿芥有孙》的作品,并附有弘一大师手书的苏轼诗作,谨将此诗钞来作为通篇的小结。
秋来霜露满东园,芦菔生儿芥有孙。我与何曾同一饱,不知何苦食鸡豚?
2、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,俯视一泓宁静的潭水。然而,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,就在他盘起双腿,调好坐姿的当儿,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。一次又一次地,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体,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的地方,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。因此,他的禅修就是如此,日复一日……3、他的师兄弟们——一些虔诚的修行者,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片荒芜人烟的地区,在岩石峻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,他们终于发现老喇嘛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,事实上他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把虫子从小池里捞出来。虽然救护一个无助的生命,不论其形体的大小,是理所当然的,但一些喇嘛有时会想:如果老喇嘛到别处静坐,远离这些令他分心的事,他的禅定功夫可能会更好些。有一天,他们终于向他表示他们的关怀。4、“到别的地方打坐,入甚深禅定,整日不受打扰,不是更能获益?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?如此一来,就能救度所有的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。”有一位这么地问老喇嘛。5、“或许您还可以闭着眼在池边打坐。”另一位僧友建议。6、“如果您在打坐的时候不断地站起、坐下,反覆不下数百次,您如何能开展完全的宁静和甚深如金刚般的定力?”一位年轻的学僧比其他师兄更有勇气,更机智地质疑他。7、这位尊贵的老喇嘛很仔细地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,却没说什么。当全部的人都说了他们要说的话后,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礼,说道:“师兄弟们,诚如您们所说的,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,我的禅定功夫一定会更有结果。但是老朽如我,我也曾一再地发愿要将此生此世(和所有的来世)服务救护他人,我又怎么能够闭上眼睛、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,却任由无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呢?”8、对这么一个简单又谦虚的问题,竟使那群喇嘛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回答。9、随喜赞美,简单地说就是随缘说好话。10、好言好语,对长年听惯了坏话的人而言,一时之间还很难说得出口。我们常常用豆子大的眼睛,窥看别人的缺点而不自知,无论他人如何表现,你都视而不见。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起源 | 佛学经文 | 放生功德 | 佛教修行 | 放生指南 | 佛经故事 | 放生仪轨 | 法师开示 | 放生心得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文化 放生鱼_放生什么鱼最好_放生鲤鱼功德_放生鲫鱼功德_放生文化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