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放生起源 佛学经文 放生功德 佛教修行 放生指南 佛经故事 放生仪轨 法师开示 放生心得

法师开示

通往心灵净化的捷径:净土法门解析

来源:http://www.packdg.com 作者:放生文化网 发布时间:2024-05-01
摘要:我相信阿弥陀佛有大愿,如果有众生念佛求生佛国,临终时佛会慈悲接引往生西方。净土念佛法门以信愿为本。(无量寿经颂序)念佛法门是一切宗派法、教、禅、密的归宿,是人、天、

净土法门(佛教解释)

净土法门是指往生佛国净土的修行法门,每天念 "南无阿弥陀佛",专心念佛,借助佛愿力,往生极乐世界净土。

净土五经一论

修持净土法门所依据的有五经一论,即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 楞严经-大势至菩萨品》、《华严经-普贤菩萨品》、《往生净土论》。

如何修持净土法门?(李炳南)

净土法门是佛力和自力双修的法门。然而,真正相信净土法门的人并不多,大多数人都是轻信,并不是真信!

学佛离不开三个字。就是 "闻、思、修"。闻就是听到,"佛法难闻,我今已闻"。听闻佛法并不容易。但听闻之后,若不进一步思索,也是枉然。如今,"三戒"、"十二部经 "随处可见,但佛经却不会开口宣讲。正所谓 "佛法不开口,纵有智慧也不解"。因此,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。再者,净土法门难信难解,若想了解净土法门,必须深入三藏才能明白。由此可见,净土法门光学是不够的,还必须实践。如果不能实践,那就是无稽之谈。要知道,多闻不如多思,多思不如多行,二者缺一不可。

净土法门易行难信。难信,是因为信心必须坚定,必须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动摇。所以,众生一定要相信圣言量,按照佛的愿力去实践,"一愿一行 "非常重要。这一点非常重要。这很容易做到,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,就一定会成功。"南无阿弥陀佛 "这六个字包括了三藏十二部典籍,其内容不是三两天就能讲清楚的,其修行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离得开的。古人云:"欲知山下路,须问过来人"。如果有过来人教你怎么做,你就必须去做,你就会成功。

净土宗的 "净 "字很重要,凡夫往往不净。因为凡夫整天打妄想,一弹指,几百个妄想,一个妄想就是很多生死,很可怕,整天打妄想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有人问:"有不打妄想、不起心动念的人吗?" 佛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念头的人,净土宗就是要把所有的念头都归于净念相继,没有任何妄念。"你能做到吗?" 只要你知道方法,你就能做到。我今天就告诉你方法。什么方法呢?就是 "忆佛念佛"。

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,当然是一念清净。但这样就不用做任何功课了。另一种方法是念佛,即心中念佛,不忘念佛。念佛是一心念佛,忆佛则是默默地忆佛、认佛。举个例子,每个人都忘不了钱、忘不了吃,如果把想钱、想吃的心转为想佛,那么一切都会被阿弥陀佛改变。这就是忆佛的方法,默默地认识佛,不声不响地在心中留下印象。我们必须理解忆佛和念佛这两句话,这样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。

净土法门的目的

净土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它是佛陀为一切圣人和凡夫制定的大法,使他们今生能了脱生死。不信不修,何来悲哉?此法门以信、愿、行、三法为基础。"信",就是我相信这个世界是苦,极乐世界是乐;我相信我是一个业力凡夫,一心不能以自己的力量断惑证真,了脱生死; 我相信阿弥陀佛有大愿,如果有众生念佛求生佛国,临终时佛会慈悲接引往生西方。而 "愿 "则是为了早日脱离苦海,往生极乐世界。在 "行 "的情况下,则是真诚恳切,常念 "南无阿弥陀佛"。

阿弥陀佛,时刻不忘。昼夜不间断地在佛前拜佛、念佛,可以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设定课程。此外,行、住、坐、卧、做无心之事时,也要念诵为好。睡觉时,应默念,不要大声诵读。最好只念 "阿弥陀佛 "四字,以免字数太多而难以念诵。如果衣着不整,或正在洗澡、泡澡,或去不干净的地方,就必须默念。默诵有同样的好处,但发声不适合仪式。无论是大声念、低声念、金刚念(有声,旁人听不见)心中默念。都要在心里念清楚,嘴里念清楚,耳朵听清楚。如此,心不在外,妄念渐息,佛念渐净,功德最大。

我们要认识到,念佛的根本道理在于信愿,在于往生西方,在于了脱生死。不能只求世间富贵,不求往生西方。若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,则世间灾难可消。

净土念佛法门以信愿为本。"信者 "要对佛力有信心。弥勒佛在因地发愿四十八愿,愿愿往生,有念我名者,誓不成佛,直至往生我国。现在因缘具足,果报圆满,所以我今天念佛,一定往生。其次,我相信佛力慈悲,接引众生如母忆子。如果儿子记得母亲,就像母亲记得儿子一样,他就会得到指引。其次,我相信永明禅师所说的净土法门。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相比,在大小、难易、损益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。即使有其他法师赞叹净土法门,也不为之所动。即使诸佛菩萨出现在我们面前,劝我们修其他法门,我们也不会退缩,这才是真正的信仰。

愿者 "今生愿去西方。我不想多生多世都在云里来云里去的秽土修行。我也希望生到西方后,能回到娑婆世界,度化众生。行者 "是真正依教奉行的人。大圣念佛章》云:"六根皆摄,净念相继,得三昧已,是为第一。这是得三昧的第一步。未摄六根,先摄二根、三根。什么是二根和三根呢?即耳、口、心。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,一句一句,一个字一个字,在口里要念得清清楚楚,在心里要念得清清楚楚,在耳里要听得清清楚楚;有一点分不清楚,就是不真,有妄想。(只念不听,易生妄想)念佛要念清楚,不要想字。其他经书也是如此。不要一味地读,而不去分别,这样会少得利益,多生杂念。

净土法门是律宗、教宗、禅宗和密宗的统一。

净土法门无非净土法门。一切皆是理,一切修行皆是性。行为很平常,利益却很不平常。诚然,"诚然 "是因缘意识的因缘心[1],所以因是果海,果是因源[2]。一切法门皆从此法界流出。万行归于此法界。三根普被,顺逆皆摄。等觉菩萨不出其外。恶人、罪人亦能入之。佛法是佛法、佛教、禅宗、密宗的统一体系,融合了权教、实相、渐教等教义。在一代时教中,是独具特色的殊胜法门,其修持因果,非一般道教所能衡量。(无量寿经颂序)

念佛法门是一切宗派法、教、禅、密的归宿,是人、天、凡、圣成佛的捷径。一切法门皆从此法界流出。一切修行,皆归于此法界。小肚鸡肠的人都说,这是愚夫愚妇的法门。你可知道,在华严会上,善财十信受教于文殊菩萨,参学一切知识,边听边证。最后,他去见普贤菩萨,得到普贤菩萨的点化,证得与普贤菩萨同体,与诸佛同体。他赞叹佛陀的妙德,让佛陀发十大愿王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证佛果。他还呼吁华藏世界海的所有菩萨齐心协力求生西方。华藏世界没有凡夫,没有二乘,也没有未破无明的菩萨。其中最低级的是圆满教法的初住者。此人能在无佛的世界显现佛身,并根据众生的种类示现各种身相,以度化众生。其后,从第二住处到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所以,带着业力去西方的人,会直接进入不退转。带业往西方者直入不退,断惑往西方者速证无生。这都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力量,是念佛人的信心和愿力,成就了这一大利。与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人相比,难易程度天壤之别。然有愚者,自卑,不敢承当。亦有学者,大乘自命,不屑修行。须知五逆十恶之人,末入地狱相,善友教以诵经,不满十声,佛导之以西来。以劣自居,能兴[4]矣。华严经》云:"三藏之王,末归帝释,普贤菩萨以十王愿力,回向西方,劝善财及华中海众,同心合意,求生西方,以期佛果圆满。岂敢将此法门当作小乘?况善财已得等觉,海会皆得法身,尚且求生,我何苦修?净土法门也是一种教化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是心直指人心,是心是佛。

(不如)其奇特。佛即是佛,佛即是佛,历代修佛者,更(更)应(应)得其高风[5]。上中下三根普被,法、教、禅、宗统一。如甘霖之滋润,如大海之吸纳。一切法,偏、圆、顿、渐,皆从法界流出。一切行,大、小、权、实,皆归法界。惑业不息,即得预补处[6]。此生即证圆满菩提。九界众生,非此法门,不能证得佛道。如果十方诸佛舍弃此法,就无法利益大众[7]。这就是为什么《华严经》的大海紧随十大愿王之后。法华是诸法实相的名称。至善方便行,马鸣示于 "信"。易行速成之道,龙树在《梵网经》中阐释。释迦牟尼后身智者,说十疑而专心西方。弥勒永明,著《念佛四料简》,念佛一生。三乘五性[8] 俱集,总(全、尽)即是涅槃。注释:

通往心灵净化的捷径:净土法门解析

[1] 以意识果地为因地之心: 如朋友所问,以果地意识为因地之心。阿弥陀佛证悟的菩提觉道,即阿弥陀佛的一句万德,包罗万象,清净无遗。如果所有念佛众生都能持名念佛,就能证悟弥陀的果德。然后,他们就可以用弥勒佛的果德来熏染自己的妄心,让自己的妄心产生业识。熏习久了,业识便空。心佛合一,心道合一。众生心,皆成地藏。(印光大师《答丁福保先生代友问)

[2] 果海之因,果通因源:彻,即全面,包括,包含。彻,通过。念佛众生的因心包含阿弥陀佛的果证之海,阿弥陀佛的果证之海贯通念佛众生的因心之源。

[3] 十信之后: 十信的最后阶段,若再破一分无明,即入圆教初地菩萨位,证得法身,从此成为法身大士。

[4]起:因感动而站起来。

[5] 夷其高风:夷,这里与揖yī同音,如zuō揖。揖其高风,即佩服它的高妙。

[6] 跽而补位:跽,参加,加入。补处,终生补处的简称,是菩萨位中的最高位,即等觉位。之所以称为一生补处,是因为可以通过今生的束缚来补佛位。证得前补处,就是证得一生补处。

[7] 群蒙:这里指众生。群是指人。

[8] 三阴五性:三阴、声闻阴、缘觉阴、菩萨阴。五性、定性声闻、定性缘觉、定性菩萨、无定性、无性(即初阐提,译为没有信心、断了善根的人)。

[9] 真常:真常,这里指佛果不生不灭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生起源 | 佛学经文 | 放生功德 | 佛教修行 | 放生指南 | 佛经故事 | 放生仪轨 | 法师开示 | 放生心得

Copyright 2019-2030 放生文化 放生鱼_放生什么鱼最好_放生鲤鱼功德_放生鲫鱼功德_放生文化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